分析化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内容简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分析化学课程是化学、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科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础课,是湖北省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分析化学教学团队以优质的资源和饱满的热情,欢迎您的学习,为您答疑解惑。本课程为您掌握分析化学基础知识和考研复习,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价格:
免费
课程介绍
第一周 教材与参考文献 1.1教材与参考文献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2 分析化学的定义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3 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4 分析化学的作用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5 分析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6 分析化学与矿产资源勘查利用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7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8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化学过程、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9 分析化学的过程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分析化学过程、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10 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滴定分析法概述 1.11 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滴定分析法概述 1.12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滴定分析法概述 1.13 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滴定分析法概述 1.14 滴定分析中的体积测量及玻璃器皿正确使用
第一周 第一章 概论    滴定分析法概述 1.15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采集 2.1 固体试样采集和采样单元数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采集 2.2 液体试样的采集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采集 2.3 液体试样的保存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采集 2.4 气体试样、生物试样的采集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制备 2.5 固体试样的制备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制备 2.6 最低可靠质量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分解 2.7 试样分解的要求和常用方法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分解 2.8 试样的分解-溶解法
第二周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试样的分解 2.9 试样的分解-熔融法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与偏差 3.1 误差与数据处理概述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与偏差 3.2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与偏差 3.3 分析化学中的偏差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与偏差 3.4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的分类 3.5 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的分类 3.6 过失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的分类 3.7 分析误差的小结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的传递 3.8 误差的传递和类型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的传递 3.9 系统误差的传递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的传递 3.10 随机误差、极差的传递
第二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误差的传递 3.11 误差传递例题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12 有效数字及其修约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13 有效数字的修约和运算规则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14 有关误差和有效数字的例题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 3.15 总体、样本和样本容量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 3.16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 3.17 随机误差的区间概率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 3.18 总体平均值的估算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 3.19 少量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t分布曲线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 3.20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显著性检验、可疑值取舍 3.21 显著性检验 - t 检验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显著性检验、可疑值取舍 3.22 显著性检验 - F 检验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显著性检验、可疑值取舍 3.23 可疑值的取舍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回归分析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24 回归分析法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回归分析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25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周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回归分析法、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3.26 第二章和第三章练习
第四周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概述、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1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第四周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概述、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2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第四周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标准方法、标准物质 4.3 标准方法
第四周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标准方法、标准物质 4.4 标准物质
第四周 第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标准方法、标准物质 4.5 不确定度和溯源性
第四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理论和酸碱平衡 5.1 酸碱的定义、活度和活度系数
第四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理论和酸碱平衡 5.2 酸碱质子理论与酸碱反应
第四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理论和酸碱平衡 5.3 酸碱平衡
第四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其它相关平衡、分布分数 5.4 物料平衡
第四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其它相关平衡、分布分数 5.5 电荷平衡
第四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其它相关平衡、分布分数 5.6 质子平衡
第四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其它相关平衡、分布分数 5.7 分布分数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溶液 pH 的计算:强酸、一元弱酸、二元弱酸 5.8 强酸(强碱)和一元弱酸(弱碱)溶液中pH的计算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溶液 pH 的计算:强酸、一元弱酸、二元弱酸 5.9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中pH的计算例题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溶液 pH 的计算:强酸、一元弱酸、二元弱酸 5.10 二元弱酸(弱碱)溶液中pH的计算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溶液 pH 的计算:混合溶液、两性物质 5.11 混合溶液中 pH 的计算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溶液 pH 的计算:混合溶液、两性物质 5.12 溶液中 pH 的计算小结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溶液 pH 的计算:混合溶液、两性物质 5.13 两性物质溶液 pH 的计算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缓冲溶液 5.14 酸碱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缓冲溶液 5.15 酸碱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例题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缓冲溶液 5.16 缓冲容量
第五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缓冲溶液 5.17 标准 pH 缓冲溶液及选择缓冲溶液的原则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指示剂 5.18 酸碱指示剂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指示剂 5.19 混合指示剂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原理 5.20 酸碱滴定原理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原理 5.21 弱酸(碱)、多元酸(碱)和混合酸(碱)的滴定原理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原理 5.22 酸碱滴定原理小结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应用 5.23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应用 5.24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终点误差、酸碱滴定法应用 5.25 习题 质子条件式、pH值计算、酸碱滴定终点误差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实验 5.26 实验1 酸碱滴定-盐酸溶液的标定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实验 5.27 实验2 酸碱滴定-混合碱的测定
第六周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酸碱滴定实验 5.28 实验3 酸碱滴定-乙酰水杨酸含量测定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物 6.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物 6.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6.3 络合剂的副反应系数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6.4 金属离子和络合物的副反应系数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6.5 条件稳定常数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原理、指示剂、终点误差 6.6 络合滴定曲线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原理、指示剂、终点误差 6.7 金属离子指示剂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原理、指示剂、终点误差 6.8 金属离子指示剂和终点误差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原理、指示剂、终点误差 6.9 络合滴定终点误差的计算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原理、指示剂、终点误差 6.10 习题 络合滴定中允许最低 pH 值、终点误差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实验 6.11 实验1 络合滴定-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七周 第六章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实验 6.12 实验2 络合滴定-天然水的硬度测定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电势 7.1 氧化还原平衡概述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电势 7.2 条件电势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电势 7.3 条件电势的计算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电势 7.4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电势 7.5 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指示剂、预处理 7.6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指示剂、预处理 7.7 氧化还原滴定指示剂、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法 7.8 高锰酸钾法的特点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法 7.9 高锰酸钾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法 7.10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钙和二氧化锰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法 7.11 高锰酸钾法测定有机化合物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高锰酸钾法 7.12 高锰酸钾法测定化学需氧量 CODMn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7.13 重铬酸钾法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7.14 碘量法的特点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7.15 硫代硫酸钠溶液和碘单质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7.16 碘量法的应用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实验 7.17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实验 7.18 氧化还原滴定法课堂练习
第八周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实验 7.19 实验1 氧化还原滴定-药片中维C的含量测定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沉淀滴定法概述 8.1 沉淀滴定法概述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沉淀滴定法概述 8.2 沉淀滴定曲线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沉淀滴定法概述 8.3 氯化银沉淀的表面吸附、银量法概述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8.4 莫尔法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8.5 佛尔哈德法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8.6法扬司法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8.7 沉淀滴定法课堂练习
第九周 第八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滴定分析小结 8.8 滴定分析小结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概述 9.1 重量分析法概述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概述 9.2 沉淀重量分析法的基本过程、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概述 9.3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溶解度、条件溶度积 9.4 溶解度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溶解度、条件溶度积 9.5 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溶解度、条件溶度积 9.6 溶解度和溶度积的关系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溶解度、条件溶度积 9.7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溶解度、条件溶度积 9.8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其它因素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9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10 相对过饱和度对晶核数目和聚集速度的影响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11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表面吸附、混晶或固溶体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12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吸留和包夹、后沉淀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13 减少沉淀玷污的方法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有机沉淀剂 9.14 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无定型沉淀的沉淀条件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有机沉淀剂 9.15 均匀沉淀法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有机沉淀剂 9.16 有机沉淀剂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称量形式的获得、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 9.17 称量形式的获得
第十周 第九章 重量分析法    称量形式的获得、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 9.18 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及课堂练习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1 化学分析与仪器分析方法比较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3 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应用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光吸收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 10.4 光吸收基本定律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光吸收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 10.5 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构造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0.6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标准曲线绘制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0.7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测定波长选择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0.8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误差控制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0.9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0.10 显色反应的条件选择
第十一周 第十章 吸光光度法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10.11 其他吸光光度法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概述 11.1 概述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概述 11.2 分离富集的定义及应用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概述 11.3 回收率的定义与计算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气态分离法、沉淀分离法 11.4 气态分离法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气态分离法、沉淀分离法 11.5 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气态分离法、沉淀分离法 11.6 痕量组分的富集与共沉淀分离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萃取分离法 11.7 萃取分离基本原理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萃取分离法 11.8 一次萃取与多次萃取的萃取率比较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萃取分离法 11.9 重要的萃取体系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萃取分离法 11.10 萃取方式及萃取过程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萃取分离法 11.11 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 11.12 离子交换剂的种类和类型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离子交换分离法 11.13 离子交换树脂的亲和力与离子交换操作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其它分离方法 11.14 色谱分离法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其它分离方法 11.15 电分离法
第十二周 第十一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其它分离方法 11.16 气浮分离法
课程参数
课程评论

暂无课程评论信息 [发表课程评论]

课程咨询

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