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龙学”背景及书目 | 第1讲 导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龙学”背景及书目 | 第2讲 “龙学”书目提要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龙学”背景及书目 | 第3讲 “龙学”校注类 参考书目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一节 “龙学”背景及书目 | 第4讲 “龙学”综合类参考书目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5讲 刘勰的传记资料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6讲 刘勰的籍贯家世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7讲 刘勰早年的人生经历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8讲 刘勰的为官经历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9讲 《文心雕龙》的诞生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10讲 刘勰晚年经历及卒年问题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11讲 刘勰文集及《刘子》作者问题 |
第一章 导论 | 第二节 刘勰其人 | 第12讲 刘勰年表及著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13讲 “文心雕龙”的含义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14讲 树德建言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15讲 搦笔论文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16讲 前人的文论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17讲 《文心雕龙》的结构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18讲 刘勰的思维方式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19讲 《文心雕龙》的性质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20讲 怎样读《文心雕龙》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21讲 天地自然之文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22讲 万物之文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23讲 人文的产生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24讲 人文的发展 |
第一章 导论 | 第三节 《序志》篇 | 第25讲 对“文”的总结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一节 《原道》篇 | 第26讲 “道”的含义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一节 《原道》篇 | 第27讲 原道的实质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一节 《原道》篇 | 第28讲 原道的理论意义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二节 《征圣》篇 | 第29讲 圣人论文章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二节 《征圣》篇 | 第30讲 为文当师圣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二节 《征圣》篇 | 第31讲 文章的境界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三节 《宗经》篇 | 第32讲 经典的价值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三节 《宗经》篇 | 第33讲 五经的特点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三节 《宗经》篇 | 第34讲 宗经之必要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四节 《辨骚》篇 | 第35讲 《离骚》之崛起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四节 《辨骚》篇 | 第36讲 汉代《离骚》之争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四节 《辨骚》篇 | 第37讲 楚辞与经书的“四同”“四异”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四节 《辨骚》篇 | 第38讲 对楚辞的中肯评价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四节 《辨骚》篇 | 第39讲 楚辞泽被后世辞人 |
第二章 文之枢纽(总论) | 第四节 《辨骚》篇 | 第40讲 《辨骚》篇之研究 |
第三章 论文叙笔(文体论) | 第一节 《明诗》篇 | 第41讲 诗的含义 |
第三章 论文叙笔(文体论) | 第一节 《明诗》篇 | 第42讲 诗歌的源头 |
第三章 论文叙笔(文体论) | 第一节 《明诗》篇 | 第43讲 建安以前的诗歌 |
第三章 论文叙笔(文体论) | 第一节 《明诗》篇 | 第44讲 建安到宋初的诗歌 |
第三章 论文叙笔(文体论) | 第一节 《明诗》篇 | 第45讲 诗歌的写作特点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一节 《神思》篇 | 第46讲 神思的含义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一节 《神思》篇 | 第47讲 神思的特点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一节 《神思》篇 | 第48讲 神思的功用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一节 《神思》篇 | 第49讲 神思的相关问题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一节 《神思》篇 | 第50讲 《神思》与《文赋》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二节 《体性》篇 | 第51讲 “体”和“性”的含义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二节 《体性》篇 | 第52讲 文章风格与作家才性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二节 《体性》篇 | 第53讲 “八体”及其褒贬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二节 《体性》篇 | 第54讲 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二节 《体性》篇 | 第55讲 才性说的现实意义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三节 《风骨》篇 | 第56讲 “风骨”之名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三节 《风骨》篇 | 第57讲 风骨的含义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三节 《风骨》篇 | 第58讲 风骨与文气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三节 《风骨》篇 | 第59讲 风骨论的现实意义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四节 《通变》篇 | 第60讲 “通变”题解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四节 《通变》篇 | 第61讲 通变的重要性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四节 《通变》篇 | 第62讲 通变的原则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四节 《通变》篇 | 第63讲 通变与作品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四节 《通变》篇 | 第64讲 通变的根本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四节 《通变》篇 | 第65讲 通变的研究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五节 《定势》篇 | 第66讲 “势”的含义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五节 《定势》篇 | 第67讲 势与文体的关系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五节 《定势》篇 | 第68讲 前人对势的论述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五节 《定势》篇 | 第69讲 定势的现实意义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五节 《定势》篇 | 第70讲 黄侃对定势的阐释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六节 《情采》篇 | 第71讲 文采的重要性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六节 《情采》篇 | 第72讲 文采本于情性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六节 《情采》篇 | 第73讲 情与采的关系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第六节 《情采》篇 | 第74讲 情采的运用 |
第四章 剖情析采(创作论) | 创作论的总纲问题 | 第75讲 创作论的总纲问题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一节 《物色》篇 | 第76讲 《文心雕龙》下篇的篇次问题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一节 《物色》篇 | 第77讲 物色对人的感召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一节 《物色》篇 | 第78讲 《诗》、《骚》的物色描写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一节 《物色》篇 | 第79讲 物色描写的原则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一节 《物色》篇 | 第80讲 物色与通变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一节 《物色》篇 | 第81讲 《物色》的研究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二节 《知音》篇 | 第82讲 “知音”题解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二节 《知音》篇 | 第83讲 知实难逢,音实难知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二节 《知音》篇 | 第84讲 “知音”之术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二节 《知音》篇 | 第85讲 “知音”之理 |
第五章 知音君子(批评论) | 第二节 《知音》篇 | 第86讲 “知音”的研究 |
暂无课程评论信息 [发表课程评论]
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