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

内容简介: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党中央到各级政府、从实践到学术领域都很重视创新问题。心理学通常采用“创造性”或“创造力”等描述创新。创造性心理学正是从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各种观点,以期为创造性(或创造力)的发展与促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价格:
免费
课程介绍
绪论 中华大地是创新的故乡 0.1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重视文学创作 0.1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重视文学创作
绪论 中华大地是创新的故乡 0.2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崇尚艺术 0.2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崇尚艺术
绪论 中华大地是创新的故乡 0.3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以教育为先 0.3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以教育为先
绪论 中华大地是创新的故乡 0.4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追求科学发明 0.4 中华民族文化历来追求科学发明
第1讲 为什么要研究创新或创造性 1.1 为什么要进行创造性研究 1.1 为什么要研究创新或创造性
第1讲 为什么要研究创新或创造性 1.2 创造性的实质 1.2 创造性的实质
第1讲 为什么要研究创新或创造性 1.3 研究创造性心理学的意义 1.3 研究创造性心理学的意义
第2讲 创造性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2.1 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阶段 2.1 创造性心理学的研究阶段
第2讲 创造性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2.2 创造性心理学的现状 2.2 创造性心理学的现状
第3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 3.1 对思维的概述 3.1 对思维的概述
第3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思维 3.2 智力与创造力 3.2 智力与创造力
第4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人格 4.1 对人格的简述 4.1 对人格的简述
第4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人格 4.2 从非智力因素研究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就看创造性人格价值 4.2 从非智力因素研究到中国“两弹一星”的成就看创造性人格价值
第4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人格 4.3 三种创造性人格观 4.3 三种创造性人格观
第4讲 创造性人才的构成心理因素——创造性人格 4.4 跨文化的研究 4.4 跨文化的研究
第5讲 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环境 5.1 对环境的简述 5.1 对环境的简述
第5讲 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环境 5.2 创造性环境的具体表现 5.2 创造性环境的具体表现
第5讲 创造性人才需要创造性环境 5.3 民主和谐的环境 5.3 民主和谐的环境
第6讲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 6.1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6.1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
第6讲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 6.2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6.2 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第6讲 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模式 6.3 对高校或大学创造性教育的建议 6.3 对高校或大学创造性教育的建议
第7讲 创造性的发展 7.1 创造性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7.1 创造性生物学基础的研究
第7讲 创造性的发展 7.2 幼儿创造性的萌芽 7.2 幼儿创造性的萌芽
第7讲 创造性的发展 7.3 小学儿童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 7.3 小学儿童有较明显的创造性表现
第7讲 创造性的发展 7.4 青少年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创造性 7.4 青少年在学习中不断发展创造性
第7讲 创造性的发展 7.5 成人期的创造性 7.5 成人期的创造性
第8讲 融东西方教育于一体,培养“T”型人才 8.1 融东西方教育于一体,培养T型人才 8.1 融东西方教育于一体,培养T型人才
第8讲 融东西方教育于一体,培养“T”型人才 8.2 如何培养T型人才 8.2 如何培养T型人才
第8讲 融东西方教育于一体,培养“T”型人才 8.3 培养T型人才,关键在于教育改革 8.3 培养T型人才,关键在于教育改革
课程参数
课程评论

暂无课程评论信息 [发表课程评论]

课程咨询

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