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东华大学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在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本课程既延续了原国家级课程建设中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充实了大量的基础实验。主讲人之一的奚旦立教授为《环境监测》第一版至第四版的主编。课程负责人马春燕老师凭借“环境监测”课程获得2016年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价格:
免费
课程介绍
第一章 绪论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1.1 环境监测的目的和分类
第一章 绪论 1.2 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 1.2 环境监测的发展和特点
第一章 绪论 1.3 监测技术概述 1.3 监测技术概述
第一章 绪论 1.4 环境标准的定义和作用 1.4 环境标准的定义和作用
第一章 绪论 1.5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1.5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第一章 绪论 1.6 相关环境标准 1.6 相关环境标准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一) 2.1 水和水体污染 2.1 水和水体污染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一) 2.2 水污染监测项目 2.2 水污染监测项目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一) 2.3 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订 2.3 地表水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 (一) 2.4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2.4 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5 水样的采集 2.5 水样的采集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6 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 2.6 水样采集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7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2.7 水样的运输和保存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8 水样的预处理 2.8 水样的预处理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9 水样的消解 2.9 水样的消解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10 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2.10 水样的富集与分离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11 色度的测定 2.11 色度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12 浊度的测定 2.12 浊度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13 固体物的测定 2.13 固体物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二) 2.14 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2.14 电导率和氧化还原电位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15 汞的测定 2.15 汞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16 镉的测定 2.16 镉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17 铬的测定 2.17 铬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18 溶解氧的测定 2.18 溶解氧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19 水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2.19 水中含氮化合物的转化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20 氨氮的测定 2.20 氨氮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21 总氮的测定 2.21 总氮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22 总磷的测定 2.22 总磷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23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2.23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三) 2.24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2.24 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四) 2.25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2.25 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四) 2.26 总有机碳的测定 2.26 总有机碳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四) 2.27 挥发酚的测定 2.27 挥发酚的测定
第二章 水和废水监测(四) 2.28 有机物综合指标间的关系 2.28 有机物综合指标间的关系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一) 3.1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3.1 空气污染及其危害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一) 3.2 空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3.2 空气污染物及其存在状态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一) 3.3 空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3.3 空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一) 3.4 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订 3.4 空气质量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一) 3.5 固定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3.5 固定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6 空气样品的采集 3.6 空气样品的采集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7 固定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3.7 固定污染源样品的采集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8 二氧化硫的测定 3.8 二氧化硫的测定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9 二氧化氮的测定 3.9 二氧化氮的测定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10 一氧化碳的测定 3.10 一氧化碳的测定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11 臭氧的测定 3.11 臭氧的测定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12 颗粒物的测定 3.12 颗粒物的测定
第三章 空气和废气监测(二) 3.13 空气质量指数 3.13 空气质量指数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1 土壤来源、质地和组成 课件(授课视频)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2 土壤监测的政策背景 课件(授课视频)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3 土壤监测布点和采样 课件(教学视频)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3 土壤监测布点和采样 现场采样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4 土壤样品风干预处理和保存 课件(视频)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5 土壤水分的测定 课件(教学视屏)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6 土壤pH值、可溶盐、无机非金属的测定 课件(讲课视频)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7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测定 课件(视频)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8 土壤有机物的测定 课件(视频)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8 土壤有机物的测定 索氏萃取
第四章 土壤监测 4.8 土壤有机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和沉淀物中的多氯联苯(HJ 743-2015)
第五章 固体废物监测 5.1 中国固废污染与管理 课件(视频)
第五章 固体废物监测 5.2 固废采样布点及样品制备和保存 课件(视频)
第五章 固体废物监测 5.3 生活垃圾特性分析 课件(视频)
第五章 固体废物监测 5.4 固废有害特性监测 课件(视频)
第五章 固体废物监测 5.5 固废应急监测案例 课件(视频)
第六章 自动监测 6.1 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视频
第六章 自动监测 6.2 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 视频
第六章 自动监测 6.3 地表水质量连续自动监测系统 视频
第六章 自动监测 6.4 污水在线监测系统 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1 遥感基础知识 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2 大气环境监测 ppt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3 水环境遥感原理 7.3 水环境遥感原理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4 水资源遥感监测 7.4 水资源遥感监测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5 水污染遥感监测 7.5 水污染遥感监测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6 生态环境遥感原理 7.6 生态环境遥感原理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7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应用 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8 土地利用遥感 7.8 土地利用遥感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9 植被遥感 7.9 植被遥感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一) 7.10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7.10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二) 7.11 “3S技术”简介 7.11 视频
第七章 遥感监测(二) 7.12 “3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7.12 3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第七章 遥感监测(二) 7.13 “3S”不足与发展趋势 7.13 3S不足与发展趋势
第八章 质量保证 8.1 环境监测管理 视频
第八章 质量保证 8.2 质量保证的意义和内容 视频
第八章 质量保证 8.3 质量保证中的名词解释 视频
第八章 质量保证 8.4 实验室质量控制 视频
课程参数
课程评论

暂无课程评论信息 [发表课程评论]

课程咨询

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