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专业的工程基础课程,其目的和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本知识,为今后深入学习并将其应用于本专业打下良好基础。本MOOC课程是在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现场录制,后期剪辑制作。想了解电子技术的魅力吗?想走进北交大教室听模电的课吗?欢迎进入北交大课堂!
价格:
免费
课程介绍
第1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1.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简介 M1.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简介
第1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1.2 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 M1.2电子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1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1.3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举例 M1.3 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举例
第1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1.4 电子技术的发展 M1.4 电子技术的发展
第1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2.1 半导体基础知识及特征 2.1 半导体基础知识及特征
第1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2.2 本征半导体 2.2 本征半导体
第1讲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2.3 杂质半导体 2.3 杂质半导体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4 半导体PN结的形成 2.4 半导体PN结的形成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5 半导体PN结的伏安特性 2.5 半导体PN结的伏安特性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6 半导体PN结的电容特性 2.6 半导体PN结的电容特性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7 半导体PN结的电致发光特性 2.7 半导体PN结的电致发光特性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8 半导体PN结的光电效应 2.8 半导体PN结的光电效应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9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与特性 2.9 晶体二极管的结构与特性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10 晶体二极管的等效电阻 2.10 晶体二极管的等效电阻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11 晶体二极管的参数 2.11 晶体二极管的参数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12 二极管模型 2.12 二极管模型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13 几种常见的特殊二极管 2.13 几种常见的特殊二极管
第2讲 (第2章 晶体二极管及应用电路 续) 2.14 二极管应用 2.14 二极管应用
第3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3.1 三极管的分类及结构 3.1 三极管的分类及结构
第3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3.2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个区的作用 3.2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个区的作用
第3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3.3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种连接方法 3.3 晶体三极管的工作原理-三种连接方法(13-19)
第3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3.4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3.4 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第3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3.5 温度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 3.5 温度对三极管参数的影响
第4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1) 3.6 晶体三极管的参数 3.6 晶体三极管的参数
第4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1) 3.7 放大电路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3.7 放大电路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第4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1) 3.8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 3.8 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
第4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1) 3.9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9 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4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1) 3.10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3.10 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第4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1) 3.1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内容及方法 3.1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内容及方法
第4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1) 3.12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图解法 3.12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图解法
第5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2) 3.13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图解法分析步骤小结 3.13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图解法分析步骤小结
第5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2) 3.14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失真 3.14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失真
第5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2) 3.15 晶体三极管直流模型 3.15 晶体三极管直流模型
第5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2) 3.16 晶体三极管h参数模型导出过程 3.16 晶体三极管h参数模型导出过程
第5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2) 3.17 晶体三极管低频小信号模型 3.17 晶体三极管低频小信号模型
第5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2) 3.18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 等效电路法 3.18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 等效电路法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19 CE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直流分析 3.19 CE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直流分析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0 CE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交流分析 3.20 CE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交流分析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分析步骤小结 3.21 晶体三极管放大电路交流分析步骤小结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2 CC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静态分析 3.22 CC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静态分析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3 CC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动态分析 3.23 CC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动态分析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4 CB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 3.24 CB组态放大电路分析案例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5 CE、CC、CB放大电路性能比较 3.25 CE、CC、CB放大电路性能比较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6 多级放大电路耦合方式 3.26 多级放大电路耦合方式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7 直接耦合的零漂和电位匹配问题 3.27 直接耦合的零漂和电位匹配问题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8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3.28 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6讲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应用 续3) 3.29 多级放大电路分析案例 3.29 多级放大电路分析案例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1 场效应管概念及分类 4.1 场效应管概念及分类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2 结型场效应管分类及结构 4.2 结型场效应管分类及结构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3 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4.3 结型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4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4.4 结型场效应管的特性曲线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5 MOS场效应管分类及结构 4.5 MOS场效应管分类及结构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6 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4.6 增强型MOS场效应管工作原理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7 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特性曲线 4.7 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特性曲线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8 耗尽型MOS场效应管 4.8 耗尽型MOS场效应管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9 场效应管衬底效应 4.9 场效应管衬底效应
第7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4.10 场效应管主要参数 4.10 场效应管主要参数
第8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续1) 4.11 场效应管与三极管特性比较 4.11 场效应管与三极管特性比较
第8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续1) 4.12 场效应管模型 4.12 场效应管模型
第8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续1) 4.13 场效应管直流偏置电路 4.13 场效应管直流偏置电路
第8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续1) 4.14 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 4.14 场效应管共源放大电路
第8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续1) 4.15 场效应管共漏放大电路 4.15 场效应管共漏放大电路
第8讲 (第四章 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续1) 4.16 场效应管共栅放大电路 4.16 场效应管共栅放大电路
第9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5.1 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
第9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2 晶体三极管的高频模型--混合π模型 5.2 晶体三极管的高频模型--混合π模型
第9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3 共射截频fβ 5.3 共射截频fβ
第9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4 特征频率 5.4 特征频率
第9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5 共基截频fα 5.5 共基截频fα
第9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6 单向近似模型-密勒原理 5.6 单向近似模型-密勒原理
第9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5.7 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5.7 频率响应的分析方法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8 波特图的近似描绘-幅频特性 5.8 波特图的近似描绘-幅频特性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9 波特图的近似描绘-相频特性 5.9 波特图的近似描绘-相频特性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10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5.10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11 高频截频和带宽分析方法 5.11 高频截频和带宽分析方法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1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低频响应 5.1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低频响应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13 单管共极CC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5.13 单管共极CC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14 单管共基CB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5.14 单管共基CB放大电路的高频响应
第10讲 (第五章 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续1) 5.1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响 5.15 多级放大电路的频响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2 反馈的分类方法 6.2 反馈的分类方法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3 反馈网络的判断方法 6.3 反馈网络的判断方法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4 正负反馈的判断方法 6.4 正负反馈的判断方法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5 电压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 6.5 电压电流反馈的判断方法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6 串并联反馈的判断方法 6.6 串并联反馈的判断方法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7 交直流反馈的判断方法 6.7 交直流反馈的判断方法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8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6.8 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9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6.9 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10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6.10 电流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第11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1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6.11 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分析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2 CE组态放大电路负反馈电阻Re的作用 6.12 CE组态放大电路负反馈电阻Re的作用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3 负反馈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稳定性的影响 6.13 负反馈对输出电压和电流稳定性的影响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增益稳定性的影响 6.14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增益稳定性的影响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5 负反馈对通频带的影响 6.15 负反馈对通频带的影响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6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6.16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非线性失真的影响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7 信号源内阻对负反馈放大性能的影响 6.17 信号源内阻对负反馈放大性能的影响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8 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阻抗的影响 6.18 负反馈对放大器输入阻抗的影响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19 电压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6.19 电压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第12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1) 6.20 电流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6.20 电流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第13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2) 6.21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等效电路法 M6.21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等效电路法
第13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2) 6.22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方框图分析法 M6.22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方法-方框图分析法
第13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2) 6.23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近似计算 M6.23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增益的近似计算
第13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2) 6.24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M6.24 负反馈放大电路自激振荡的条件
第13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2) 6.25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决方法 M6.25 负反馈放大电路稳定性的判决方法
第13讲 (第六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续2) 6.26 防止负反馈放大器自激的方法 M6.26 防止负反馈放大器自激的方法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1 模拟集成电路涉及的主要问题 M7.1 模拟集成电路涉及的主要问题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2 集成化元器件的工艺特点 M7.2 集成化元器件的工艺特点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3 模拟集成电路基本概念 M7.3 模拟集成电路基本概念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4 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结构 M7.4 模拟集成电路的基本结构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5 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流源电路简介 M7.5 集成电路中常用的电流源电路简介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6 镜像电流源 M7.6 镜像电流源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7 比例电流源 M7.7 比例电流源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8 微电流源 M7.8 微电流源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9 威尔逊电流源 M7.9 威尔逊电流源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10 多路恒流源 M7.10 多路恒流源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11 场效应管组成的电流源 M7.11 场效应管组成的电流源
第14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7.12 集成电路中电流源的主要作用 M7.12 集成电路中电流源的主要作用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13 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输入输出方式 M7.13 差分放大电路的组成及输入输出方式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14 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M7.14 差分放大电路的静态分析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15 差放动态分析—差模输入的放大作用分析 M7.15 差放动态分析—差模输入的放大作用分析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16 差放动态分析—共模输入的抑制作用分析 M7.16 差放动态分析—共模输入的抑制作用分析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17 差放动态分析—任意信号的输入作用分析 M7.17 差放动态分析—任意信号的输入作用分析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18 差放动态分析—差模传输特性分析 M7.18 差放动态分析—差模传输特性分析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19 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M7.19 恒流源差分放大电路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20 温漂和失调 M7.20 温漂和失调
第15讲 (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1) 7.2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M7.21 功率放大电路概述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2 放大电路的效率分析 M7.22 放大电路的效率分析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3 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M7.23 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4 常用乙类互补推挽功放介绍 M7.24 常用乙类互补推挽功放介绍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5 OCL互补功放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M7.25 OCL互补功放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6 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M7.26 乙类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7 乙类互补推挽功放的选择 M7.27 乙类互补推挽功放的选择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8 甲乙类互补推挽功放 M7.28 甲乙类互补推挽功放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29 准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M7.29 准互补推挽功率放大电路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30 单电源互补推挽功放输出级 M7.30 单电源互补推挽功放输出级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31 D类功放 M7.31 D类功放
第16讲(第七章 双极型模拟集成电路 续2) 7.32 集成运放简介 M7.32 集成运放简介
第17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1 集成运放分析及理想运放模型 M8.1 集成运放分析及理想运放模型
第17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2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M8.2 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第17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M8.3 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第17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4 加减运算电路 M8.4 加减运算电路
第17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5 积分与微分计算电路 M8.5 积分与微分计算电路
第17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6 对数运算电路 M8.6 对数运算电路
第17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8.7 指数运算电路及运算例题 M8.7 指数运算电路及运算例题
第18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1) 8.8 乘法运算电路 M8.8 乘法运算电路
第18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1) 8.9 除法运算电路 M8.9 除法运算电路
第18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1) 8.10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及练习 M8.10 单门限电压比较器及练习
第18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1) 8.11 迟滞比较器 M8.11 迟滞比较器
第18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1) 8.12 RC振荡器 M8.12 RC振荡器
第18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1) 8.13 矩形波发生电路 M8.13 矩形波发生电路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14 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 M8.14 三角波和锯齿波发生电路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15 电压—电流源变换电路 M8.15 电压—电流源变换电路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16 RC有源滤波器 M8.16 RC有源滤波器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17 测量放大电路 M8.17 测量放大电路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18 双极性增益可调放大电路 M8.18 双极性增益可调放大电路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19 单电源供电放大电路 M8.19 单电源供电放大电路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20 线性稳压电路 M8.20 线性稳压电路
第19讲(第八章 双极性模拟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 续2) 8.21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M8.21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1 直流稳压电源概述 M9.1 直流稳压电源概述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2 整流电路 M9.2 整流电路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3 滤波电路 M9.3 滤波电路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4 稳压电路 M9.4 稳压电路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5 电源设计案例 M9.5 电源设计案例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6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M9.6 串联反馈式稳压电路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7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M9.7 三端集成稳压电路
第20讲(第九章 直流稳压源电路) 9.8 开关型稳压电路 M9.8 开关型稳压电路
期末总复习 第二章 知识点复习、习题难点解析--刘颖教授主讲 第二章 知识点复习、习题难点解析
期末总复习 第三章 知识点复习、习题难点解析--侯建军教授主讲 第三章 知识点复习
期末总复习 第四章 知识点复习、习题难点解析--李赵红副教授主讲 第四章 知识点复习、习题难点解析
期末总复习 第五章 知识点复习、习题难点解析--黄亮副教授主讲 第五章 知识点复习、习题难点解析
期末总复习 第六章 知识点复习--霍炎副教授主讲 第六章 知识点复习
期末总复习 第七章 知识点复习--白双副教授主讲 第七章 知识点复习
期末总复习 第八章 知识点复习--任希副教授主讲 第八章 知识点复习
期末总复习 第九章 知识点复习--邓涛副教授主讲 第九章 知识点复习
期末总复习 期末知识点串讲(一)--路勇副教授主讲 期末知识点串讲(一)
期末总复习 期末知识点串讲(二)--路勇副教授主讲 期末知识点串讲(二)
课程参数
课程评论

暂无课程评论信息 [发表课程评论]

课程咨询

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