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
第一周 针灸基础理论 | 1.1.0 针灸基础理论(上) | 针灸的发展历史和经络系统简介 |
第一周 针灸基础理论 | 1.2.0 针灸基础理论(下) | 经络的作用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
第二周 腧穴总论 | 2.1.0 腧穴总论(上) | 腧穴的分类、命名、主治特点和规律 |
第二周 腧穴总论 | 2.2.0 腧穴总论(下) | 特定穴及腧穴的定位方法 |
第三周 经络腧穴各论(一) | 3.1.0 手太阴肺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手太阴肺经 |
第三周 经络腧穴各论(一) | 3.2.0 手阳明大肠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手阳明大肠经 |
第三周 经络腧穴各论(一) | 3.3.0 足阳明胃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足阳明胃经 |
第三周 经络腧穴各论(一) | 3.4.0 足太阴脾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足太阴脾经 |
第四周 经络腧穴各论(二) | 4.1.0 手少阴心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手少阴心经 |
第四周 经络腧穴各论(二) | 4.2.0 手太阳小肠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手太阳小肠经 |
第四周 经络腧穴各论(二) | 4.3.0 足太阳膀胱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足太阳膀胱经 |
第四周 经络腧穴各论(二) | 4.4.0 足少阴肾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足少阴肾经 |
第五周 经络腧穴各论(三) | 5.1.0 手厥阴心包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手厥阴心包经 |
第五周 经络腧穴各论(三) | 5.2.0 手少阳三焦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手少阳三焦经 |
第五周 经络腧穴各论(三) | 5.3.0 足少阳胆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足少阳胆经 |
第五周 经络腧穴各论(三) | 5.4.0 足厥阴肝经 | 十二经脉及其腧穴——足厥阴肝经 |
第六周 经络腧穴各论(四) | 6.1.0 督脉及其腧穴 | 奇经八脉及其相关腧穴——督脉及其腧穴 |
第六周 经络腧穴各论(四) | 6.2.0 任脉及其腧穴 | 奇经八脉及其相关腧穴——任脉及其腧穴 |
第六周 经络腧穴各论(四) | 6.3.0 经外奇穴 | 奇经八脉及其相关腧穴——经外奇穴 |
第七周 针灸技术各论(一) | 7.1.0 毫针刺法 | 针灸技术各论——毫针刺法 |
第七周 针灸技术各论(一) | 7.2.0 灸法 | 针灸技术各论——灸法 |
第八周 针灸技术各论(二) | 8.1.0 拔罐法及皮肤针法 | 针灸技术各论——拔罐法及皮肤针法 |
第八周 针灸技术各论(二) | 8.2.0 耳针法 | 针灸技术各论——耳针法 |
第九周 针灸治疗各论——头面躯体痛症 | 9.1.0 头痛 | 针灸治疗各论——头痛 |
第九周 针灸治疗各论——头面躯体痛症 | 9.2.0 面痛 | 针灸治疗各论——面痛 |
第九周 针灸治疗各论——头面躯体痛症 | 9.3.0 中风 | 针灸治疗各论——中风 |
第九周 针灸治疗各论——头面躯体痛症 | 9.4.0 面瘫 | 针灸治疗各论——面瘫 |
第十周 针灸治疗各论——内科病症 | 10.1.0 内科病症(上) | 内科病症——眩晕、痿证、癫狂、痫病、心悸、感冒 |
第十周 针灸治疗各论——内科病症 | 10.2.0 内科病症(下) | 内科病症——咳嗽、胃痛、腹痛、胁痛、泄泻、便秘、消渴 |
第十一周 针灸治疗各论——妇儿科病症 | 11.1.0 妇儿科病症(上) | 妇儿科病症——月经不调、痛经、经闭 |
第十一周 针灸治疗各论——妇儿科病症 | 11.2.0 妇儿科病症(下) | 崩漏、绝经前后诸证、带下、不孕症、胎位不正、滞产、缺乳、疳证 |
第十二周 针灸治疗各论——皮外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急症及其他病症 | 12.1.0 皮外伤科病症 | 瘾疹、蛇窜疮、斑秃、颈椎病、踝关节扭伤、腱鞘囊肿 |
第十二周 针灸治疗各论——皮外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急症及其他病症 | 12.2.0 五官科病症 | 目赤肿痛、麦粒肿、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牙痛 |
第十二周 针灸治疗各论——皮外伤科病症、五官科病症、急症及其他病症 | 12.3.0 急症及其他病症 | 晕厥、内脏绞痛、慢性疲劳综合征、肥胖症、衰老、美容 |
暂无课程评论信息 [发表课程评论]
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