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批评 武汉大学

内容简介:
文学是人学。文学中的世界,是人的世界的艺术映像。敏感的作家对世界和人生有独特而精深的理解,他们的作品也就格外地具有人学的意味。本课程重视经典,通过对经典的鉴赏来领会文学批评的要义,提升我们观察世界、理解人生的能力。文学培养我们高尚的趣味和深邃的眼光,做一个懂得美、热爱生活的人。
价格:
免费
课程介绍
第一周 1.1 第一讲 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美概述 1.0文学欣赏与批评 绪论
第一周 1.1 第一讲 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美概述 1.1有意味的形式:形式美
第一周 1.2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1.2徐志摩《再别康桥》
第一周 1.3 闻一多的《死水》 闻一多的《死水》
第一周 1.4 朱湘的《采莲曲》 1.4 朱湘的《采莲曲》
第一周 1.5 戴望舒的《雨巷》 1.5 戴望舒的《雨巷》
第二周 1.6 戴望舒的《偶成》与卞之琳的《断章》 1.6 戴望舒的《偶成》与卞之琳的《断章》
第二周 1.7 穆旦的《诗八首》(一) 1.7 穆旦的《诗八首》(一)
第二周 1.8 郭沫若的《天狗》 1.8 郭沫若的《天狗》
第二周 1.9 鲁迅的《药》 1.9 鲁迅的《药》
第二周 1.10 曹禺的《雷雨》 1.10 曹禺的《雷雨》
第三周(上) 2.1文学的启迪功能 文学的启迪功能
第三周(上) 2.2 -3鲁迅小说的意义在哪里 2.2 (上)鲁迅小说的意义在哪里
第三周(上) 2.2 -3鲁迅小说的意义在哪里 2.2 (下)鲁迅小说的意义在哪里
第三周(下) 2.4《子夜》与《蚀》的价值对比 《子夜》与《蚀》的价值对比
第三周(下) 2.5 解读沈从文的小说 解读沈从文的小说
第三周(下) 2.6周作人的独特趣味 周作人的独特趣味
第四周 3.1文学是沟通人心的一座桥梁 文学是沟通人心的一座桥梁
第四周 3.2《阿Q正传》: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阿Q正传》: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第四周 3.3《影的告别》:鲁迅心灵矛盾的展现 《影的告别》:鲁迅心灵矛盾的展现
第四周 3.4《过客》:对绝望的反抗 《过客》:对绝望的反抗
第四周 3.5 周作人:叛徒与隐士的纠结 周作人:叛徒与隐士的纠结
第五周 3.6 郁达夫的“沉沦”和人道主义伦理观 郁达夫的“沉沦”和人道主义伦理观
第五周 3.7-8 沈从文的《边城》:静美和隐痛 3.7 (上)沈从文的《边城》:静美和隐痛
第五周 3.7-8 沈从文的《边城》:静美和隐痛 3.7 (下)沈从文的《边城》:静美和隐痛
第五周 3.9张承志的《黑骏马》:反抗宿命 张承志的《黑骏马》:反抗宿命
第六周 4.1 批评中的问题意识 批评中的问题意识
第六周 4.2 从阅读思考中发现问题 从阅读思考中发现问题
第六周 4.3 沈从文与道家艺术精神的关系 沈从文与道家艺术精神的关系
第六周 4.4 在与学术史对话中提炼问题 在与学术史对话中提炼问题
第七周 4.5 周作人的思想蜕变问题 周作人的思想蜕变问题
第七周 4.6 关于反思五四的立场问题(上) 关于反思五四的立场问题(上)
第七周 4.7 关于反思五四的立场问题(下) 关于反思五四的立场问题(下)
第八周 5.1 寻找新角度:《狼图腾》批评角度的启示 寻找新角度:《狼图腾》批评角度的启示
第八周 5.2 《狼图腾》与中国形象问题 《狼图腾》与中国形象问题
第八周 5.3 华文文学:从学科到方法 华文文学:从学科到方法
第九周 5.4 鲁迅研究中的角度选择 鲁迅研究中的角度选择
第九周 5.5 是批评的流派还是批评的特色(上) 是批评的流派还是批评的特色(上)
第九周 5.6 是批评的流派还是批评的特色(下) 是批评的流派还是批评的特色(下)
第十周 6.1 顶层的设计:何为“顶层设计”? 顶层的设计:何为“顶层设计”?
第十周 6.2 《巴金的<寒夜>: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 《巴金的<寒夜>:文本的裂隙与风格的成熟》
第十周 6.3 《从<伤逝>到<寒夜>:伦理革命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绵延》 《从<伤逝>到<寒夜>:伦理革命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绵延》
第十周 6.4 《鲁迅<狂人日记>的结构艺术》 《鲁迅<狂人日记>的结构艺术》
第十一周 6.5《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 《张承志的文学和宗教》
第十一周 6.6《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 《革命现代性与中国左翼文学 》
第十一周 6.7 《从知青下乡到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 《从知青下乡到民工进城的文学叙事》
第十一周 6.8 韩寒“神话的破灭” 韩寒“神话的破灭”
第十一周 6.9课程小结 课程小结
课程参数
课程评论

暂无课程评论信息 [发表课程评论]

课程咨询

暂无课程咨询信息 [发表课程咨询]